抗疫開啟生活數碼化新契機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之下,許多經濟活動急遽停頓,市場出現「萬馬齊喑」的慘淡景況。可是,互聯網經濟卻成為「疫」境奇葩,「數碼抗疫」亦於香港蔚為風潮。
近日,本港市民為搶購防疫和生活物資而湧向網絡商城「落單」;更因為與內地的跨境物流受阻而轉向光顧本地的網絡銷售平台。據報道,HKTVmall在今年首兩個月的平均每日訂單數量分別按年上升64.7%及1.65倍;外賣速遞平台「戶戶送Deliveroo」亦表示,香港近3個月的訂單和顧客數目均錄得50%至60%增長。
當前市民減少出外消費,令多個服務行業特別是餐飲業面臨顧客驟減的經營困難;愈來愈多商家開始「靜」極思變,加緊搶攻「低接觸式」的網銷業務。不少本地餐飲集團已紛紛與各大外賣速遞平台合作推出中菜外賣服務,多家保險公司亦開始容許「非面談途徑保險」的新政策而推出遙距投保服務,使得數碼化趨勢加快從零售商貿向更多的服務領域延伸。
業界對電商疏於變革納新
雖然香港的電子商貿發展在近兩三年已顯著加快,但香港電子商務的發展實績未算過於「標青」。例如,本地業界和消費者均存有所謂「包袱問題」(Legacy Problems)。香港乃高度緊密型(Compact)城市,商業、民生設施高度發達,加上市民的網絡安全意識高,態度較為保守,亦傾向於「不假網求」。而許多傳統商戶則因為經營思維的慣性和「不熟不做」的顧慮而疏於變革納新。
然而,本次因抗疫令本地湧起生活數碼化風潮,雖是形勢所迫,但卻於短時間內讓多道阻礙香港電子商務發展的無形「玻璃牆」(Glass Wall)加速倒下;更多用戶和商戶經歷了互聯網商業和消費的嶄新體驗,而本地的電商服務不但提高了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亦獲得了一次「壓力測試」的機會。
疫情對電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值得指出的是,新冠疫情不僅僅為香港的電子商務帶來了短期的業務增長機會,更可能會對本地的電商發展生態帶來深遠的影響。如果經此一「疫」,業界的營商之道和市民消費習慣能夠因勢而變,出現切實的轉型,讓香港電商生態的加快孕育和成長,則將成為港人在逆境之下靈活應變、轉危為機的又一個歷史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