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購平台戰一觸即發
網上購物為消費者提供極大方便,全球各地持續有各式各樣的網購平台出現,美國Amazon、eBay、Walmart;中國淘寶、京東;日本樂天、 Yahoo!、韓國Gmarket等等。東南亞近年更大量出現網購平台,Tokopdeia、Bukalapak、Bibli、Bhinneka、 Lazada、Shopsee等同時冒起,更有人以「戰國時代」形容東南亞網購平台競爭的狀況。
事實上,網購的發展潛力遠高於實體店,只要做好及做到物流配送,生意是來自全球,而非小社區。倒轉頭看,當全球經濟活動停擺,小商戶也得靠小社區維持營運,就近的快速配送服務便能贏取消費者的心。現在開始,就是網購的大時代,就連每月坐擁26億活躍用戶的Facebook顯然也不想錯過這機會。該公司以希望協助零售店渡過難關為由,宣布推出Facebook Shops服務,正式進軍電子商務。
其實早就有用戶在Facebook及Instagram開設網店,模式大多是簡簡陋陋。現在透過官方的服務,就可以在這兩個平台上免費開設網站,設置產品列表,再通過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與客戶溝通,看來很是完善。相比其他平台,Facebook Shops還善將傳統的電視購物頻道變為社交平台版本,讓消費者一看即買。
坐擁龐大用戶量優勢
Facebook還表明正測試客戶忠誠度計畫功能,以一站式的方法查看積分及獎勵等等。同時,該公司已跟Shopify、Big commerce、Woo Commerce、 Channel Advisor、CedCommerce、Cafe24、Tienda Nude及Feedonomics等製作網店的夥伴合作,期望以簡單方便的方法將Facebook Shops與中小企的網店整合。該公司行政總裁Mark Zuckerberg表示,此服務初步先在美國和西歐等地區推出,預計在未來數月內約有1.6億間店鋪會用上這服務。
Facebook Shops有龐大用戶數的優勢,相信可以快速發展。不過,會否對Amazon及其他平台構成影響,要看Facebook的把關能力。現於Facebook Marketplace上充斥假貨、走數等問題,以香港市場為例,不少消費者早有戒心,如Facebook Shops能重整歪風,其發展理應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