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教父 Sergey Brin 由電腦神童變億萬富豪
世界科技巨頭谷歌(Google)公司改變世界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兩位神秘而又低調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wrence Page)於2019年底雙雙隱退,他們的財富神話卻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實際上,布林的成功從一開始還要感謝他有一位好父親。
1973年布林出生在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因為猶太人身分問題,布林的父母在蘇聯曾屢遭不公正待遇。但布林的父親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在他6歲那年,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舉家移民美國。
9歲時,布林父親買了電腦給他作為生日禮物,當年電腦還是個奢侈品。
當中學畢業後,他入讀了馬利蘭大學數學專業,取得理學學士學位後,進入史丹福大學。
鑒於他在電腦方面展現出的天才,史丹福大學破例允許他免讀碩士學位,而直接攻讀電腦博士學位。
與佩奇一見如故
1995年3月,史丹福大學的新生歡迎會上,布林負責帶領新來的研究生拉里•佩奇,利用週末時間認識校園。
兩人都有很強的個性和自己的見解,但仍然一見如故,幾乎無所不談。
1996年,佩奇進入史丹福大學攻讀電腦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鏈接結構;而布林當時的研究方向是數據挖掘。
布林在數學方面的天賦,為佩奇的算法研究提供了莫大幫助,後來兩人合作,發表了許多關於信息收集和關鍵字索引的論文,其中就包括Google成立初期所沿用的Page Rank算法。兩人在長期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友誼。
而布林入學不久就對搜索引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發明了一種超文本語言格式的搜索系統,還為此寫了一些小測試程序,醞釀編寫一個大型網絡搜尋引擎。
為了實現這個計劃,布林與佩奇利用宿舍的廉價電腦編寫程式,並在網絡上測試新開發的搜尋引擎。
他們先讓大學內部的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使用,並且迅速流行起來,大學的技術認證中心並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
為了持續開發這系統,他們甚至向全體師生及各自親友募集研發基金。
1998年8月,他們的機會來了。
太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聯合創始人、史丹福大學校友Andy Bechtolsheim,相信這項互聯網搜尋技術市場潛力巨大,大筆一揮,給兩人簽了張價值10萬美元的支票。
同年9月,25歲的拉里和24歲的布林,用這10萬美元,在一間車庫創建了Google公司。
到1998年底,Google每日搜索量逾萬次;1999年,創立不足一年的Google,獲得了風險投資者合共2,500萬美元的融資。
布林是位技術過人的程序員,但也不乏精明的商業頭腦。連Google公司上市時,他們都不忘創新,採用了非傳統的公開交易前的網上拍賣,來決定發行股價。
他們希望定出一個相對高的發行價格,來吸引願意長期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
但是,由於這種拍賣動了投行的利益,一些投行甚至決定不參與Google的首次發行。
壓力之下,布林和佩奇最後讓步,把最初每股108至135美元的目標,折為85美元。最終,Google上市當天收市價上漲了18%。
2011年,布林以198億美元的資產,位列《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第24位,曾一度被評為IT界最年輕的富翁之一。
眾所周知,Google公司福利之高,在科網業界都是令人羨慕。如何激勵天才們為公司打拼,布林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慷慨激勵員工
在Google,布林將「免費」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實施得相當體貼:員工用餐、健身、按摩、洗衣、洗澡、看病都100%免費。
此外,公司重要員工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可以按自己意願來裝修。
不過,想享用這些「免費午餐」,除了盡職工作外,布林對員工還有這個要求:工程師必須用四分之一的時間,來思考了不起的點子,即使可能對公司財務前景不利。
他更每年舉辦一次員工創新能力技術大賽,獎金是10,000美元。
Google內部一個代號為「 Google X」的神秘研發部門,負責開發眾多前沿項目,包括無人駕駛汽車、Google眼鏡等。
布林本人則說過:「Google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我們也不想做這種公司。」
如今,佩奇和布林已將Google完全託付給新當家Sundar Pichai,正如當時蓋茨(Bill Gates)將微軟(Microsoft)的總裁職位,交到了鮑爾默(Steve Ballmer)手中一樣。